彼得·林奇:选择熟悉的行业,你就能超过专家
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:“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,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,你就能超过专家”。
投资成功的诀窍,不在于系统或者丰富的基本面知识,而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去持有。比如,你在汽车行业工作,就可以把A股市场的“新能源汽车”板块看做自己熟悉的行业,选择其中的龙头个股长期持有;你在金融行业,就可以把“大金融板块”看做自己熟悉的行业,选择其中的龙头个股长期持有。“熟悉感”能够让你做到临危不乱、心态平和,更能激发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决心。
企业当中,与领导“熟悉”的人更有可能得到重用;生活中,知根知底的发小更能够让你放下戒备倾诉困苦;甚至于国际关系中,历史上交往密切的两个国家,更容易成为盟友。资本市场中,熟悉的标的,更容易获得成功。
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会怎样呢?
答案是“随波逐流,和别人一起亏损”。因为不熟悉行业,所以我们只能听取别人的介绍和判断。投资的真谛是“人弃我取,人取我予”的反向操作智慧。当你的核心决策来自于别人的介绍和判断时,便不得不随大流,别人买入你也买入;别人卖出你也卖出。
长此以往,亏损总会找上门。有人会说,前期跟别人学知识、积累经验,后期就可以按照自己对行业的理解进行投资,如此就能规避“随波逐流”的问题。怀有这种疑问的投资者,往往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做“熟悉的行业”。
对一个行业“熟悉”,并不是看了几篇研报、读了几本书、跟踪了几个月的新闻热点就能达到的,它需要切身的体会、深邃的观察和足够的思考。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保持着“哪个行业赚钱多、来钱快,就去哪个行业”的态度,今年在服装行业、明天在3C数码、后天在汽车整车,不能沉下心来深耕一个领域。
在多个行业间“反复横跳”,既是工作的大忌,也是投资的大忌。所谓熟悉,在于你用过行业内的大部分产品、了解这个行业的过去、清楚行业内的格局、搞得清本行业的盈利模式等,对于突发事件,能有自己的见解,不会因为“搞不懂”而乱了阵脚。
彼得林奇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做实习生期间,坚持实地调查,不厌其烦的拜访上市公司,最后将所见所闻详实的记录在分析报告中。这一点令当时的富达麦哲伦基金一把手乔治沙利文大为震惊,因为很多正式员工都不具备这样的行动力,他们往往选择阅读报纸上的介绍,不愿辛苦的跑去工厂调研。
凭借扎实的调研工作,彼得林奇总能够发现其他人忽略的要点,并在投资决策上更胜一筹。如果你也想把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变成自己“熟悉”的行业,彼得林奇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:不要停留在媒体报道层面,实体的去走访,用自己的眼睛观察,最后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。
下一篇: 如何在市场中胜出?避开这5大心理偏见